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收官之年,也是全國防災減災日設立17周年。在“雙碳”目標與生態保護政策持續加碼的背景下,水處理行業正經歷從“規模擴張”到“質量提升”的關鍵轉型。作為國內水處理藥劑領域的標桿企業,山東天健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山東天健”)以聚合氯化鋁、聚丙烯酰胺等核心產品為依托,深度融入國家戰略,在工業廢水處理、智慧水務、資源回收等領域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力,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創新范本。 一、政策驅動:環保與資源化雙軌并行
2025年,國家對污水處理效能的要求達到新高度:城鎮污水處理率目標提升至95%以上,再生水回用率超25%。山東天健敏銳捕捉政策機遇,其主營的聚合氯化鋁(PAC)作為高效絮凝劑,在市政污水提標改造、工業廢水深度處理中發揮關鍵作用。數據顯示,2024年全球PAC市場規模達104.78億元,中國占比超28%,且年復合增長率達4.4%。山東天健通過優化生產工藝,將PAC的氧化鋁含量提升至30%以上,顯著降低噸水藥劑投加量,同時減少碳排放15%-20%,完全契合“低碳化工藝”趨勢。
在工業廢水領域,長江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政策趨嚴,化工、電子等高難度廢水處理需求激增。山東天健的聚合硫酸鐵(PFS)憑借強氧化性能,可有效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和COD,在煤化工、印染行業的應用案例中,出水水質穩定達到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》Ⅳ類標準。此外,公司與中信環境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,將藥劑產品與膜分離技術結合,為工業園區提供“預處理+膜處理+回用”的全鏈條解決方案,推動工業廢水近零排放目標的實現。
二、技術突破:智能化與資源化并重
面對行業“卡脖子”技術挑戰,山東天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,其“新型復合絮凝劑”“污泥減量技術”等十余項專利成果已實現產業化。2023年,公司投資510萬元實施生物質清潔能源替代項目,通過生物質氣化爐年處置廢棄生物質2.16萬噸,不僅降低傳統燃煤能耗,還副產有機草木灰鉀肥,實現資源循環利用。這一舉措使公司單位產品能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12%,并入選山東省“綠色制造示范項目”。
在智能化領域,山東天健與高校合作開發“智慧水務SaaS平臺”,通過AI算法優化藥劑投加參數,使污水處理廠運維成本降低20%-30%。例如,在某印染廢水處理項目中,平臺實時監測水質數據并動態調整PAM(聚丙烯酰胺)型號與用量,污泥脫水效率提升30%,藥劑成本節約18%。這種“設備+服務”模式已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,2024年運維服務收入占比突破35%。
三、市場布局:深耕細分與全球拓展
隨著市政污水處理市場趨近飽和,山東天健將戰略重心轉向工業廢水、農村污水等新興領域。在工業領域,其氯化鎂產品在油田壓裂返排液處理中實現油水分率≥99%,被勝利油田等大型企業列為指定供應商;在農村市場,針對分散式污水處理需求,公司推出小型化PAC投加設備,單套設備日處理量5-50噸,適配不同規模村落的水質特點。 國際化方面,山東天健依托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的區位優勢,產品已出口越南、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,并參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污水處理項目。例如,在泰國某造紙廠廢水處理工程中,公司的PAC與PAM組合方案使出水COD從1200mg/L降至80mg/L,達到當地排放標準,贏得國際客戶的高度認可。 四、未來展望:構建技術-模式-資本三位一體競爭力
展望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,山東天健將聚焦三大方向:一是突破高端膜材料國產化瓶頸,計劃3年內實現反滲透膜組件自主生產;二是探索再生水銷售、碳積分交易等盈利場景,在濰坊試點“再生水-工業冷卻”閉環應用;三是通過并購整合區域中小型企業,擴大在黃河流域的市場份額。 “水是生命之源,更是發展之基。”山東天健以技術創新為引擎,以綠色發展為底色,在環保新政與市場升級的浪潮中穩步前行。正如其企業理念所述:“凈化水環境,創建水世界”,這家扎根齊魯大地的水處理企業,正以實際行動書寫著生態保護與產業升級的共贏篇章。